元朝 (1206-1370)
元朝 (1206-1370)
公元1206年,52歲的蒙古酋長鐵木真被推舉為大可汗,稱成吉思汗,意為"世界的統治者"。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他的帝國經不斷的征戰,最終導致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的形成----"蒙古帝國"。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並沒因他的逝世而停止擴張,相反他的子孫們把他的帝國席捲延伸至歐洲,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空前帝國。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歐亞大陸間的相互影響,建立了通行無阻的商道,使當時的人對世界有更新的了解。
蒙古帝國是一個超級大帝國,地域之廣,幾乎無法作有效的統治,蒙古人採取分制的制度,把他們的帝國分為幾個汗國,分別為「元帝國,吐蕃宗教國,察合台汗國,窉察闊台汗國,欽察汗國,伊爾汗國」,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把原來屬西夏帝國,金帝國,宋帝國,大理帝國和蒙古本土合併成一個帝國,國號"大元",為《易經》「大哉乾元」之意,蒙古國從此由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變為中華帝國正統王朝的一個朝代。
元世祖建立帝國後成為蒙古汗國唯一的宗主,建都北京,北京成為遠至多瑙河和幼發拉底河的世界之都,元朝廷為把境內的子民分為四等,第一當然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中亞人),第三是漢人(中國北方人),第四是南人(中國南方人)。在中國的土地上中國人的地位最低。
把職業的等級分十級: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儒者的地位比娼妓還低。
元帝國還對一些沒被征服的鄰邦進行大規模的征伐,包括日本,緬甸,佔城,安南和爪哇。不斷的征戰和元政府的歧視漢人政策,在漢人不斷地反抗下,終被逐出中國本土,回到蒙古故地,元帝國也隨之滅亡。
蒙古的宗主們大多信奉佛教,但是,在1307年的一場宮廷鬥爭中,中華文明面對一場大危險。忽必烈的孫子阿難答(Ananda)傾向於伊斯蘭教。他能熟悉《古蘭經》,並擅長於阿拉伯文,是寧夏的長官(達魯花赤),是寧夏境內伊斯蘭教的熱情宣傳者。他的父親元成宗為了使他轉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過他。元成宗死時(1307年2月10日),阿難答企圖奪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兒海山獲得了帝位,並處死他。中華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是很徹底的改變的危機。
元帝系
(1) 元太祖 成吉思汗 (Genghis Khan,1206-1227)
拖雷監國 (1227-1229)
(2) 元太宗 窩闊台汗 (1196-1241)
乃馬真監國 (1241-1246)
(3) 元定宗 貴由汗 (1246-1248)
海迷失監國 (1248-1251)
(4) 元憲宗 蒙哥汗 (1251-1259)
(5) 元世祖 忽必烈 (Kublai Khan 1260-1294)
(6) 元成宗 鐵穆耳 (1294-1307)
(7) 元武宗 海山 (1307-1311)
(8) 元仁宗 愛育 (1311-1320)
(9) 元英宗 穎德八刺 (1320-1323)
(10) 元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1323-1328)
(11) 元明宗 和世敕 (1329)
(12) 元文宗 圖帖睦爾 (1328-1332)
(13) 元寧宗 懿璘質班 (1332)
(14) 元順帝 妥灌帖睦爾 (1333-1370)
功臣,名人
丘處機,耶律楚材,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