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的生和死
年輕的恆星和星際雲:
在研究熾熱的, 高光度的, 光譜型為O和B的恆星時, 我們發現, 它們大多出現在星團中.這些星團通常由星際氣體和細小的固體微粒(塵埃)組成的巨大的雲聯系在一起.觀測表明, 大多數高光度恆星壽命特短, 還來不及離開它們誕生的地方.由這些事實得到, 一切恆星最初都是從星際雲形成的.
-大團彌漫的星際雲本身發生塌縮(此時稱之為原恆星), 塌縮釋放出來的引力能使原恆星的溫度變得越來越熱, 最後核聚變開始進行, 終於變成了-顆恆星.
原恆星由於被厚厚的星際雲遮蓋, 所以不能夠直接觀測到, 但是當原恆星變得越來越熱時, 也就開始輻射出紅外輻射.天文學家借助於紅外望遠鏡觀測到獵戶座星雲中的一個天體發出強烈的紅外輻射.
赫羅圖和恆星的成年:
以恆星的光譜型為橫坐標(從O型到M型), 光度為縱坐標, 對大量的恆星畫出-張關系圖, 稱為赫羅圖.從圖中可以看出, 90%恆星都位於從左上方(熱而亮的恆星)到右下方(冷而暗的恆星)的一條很窄的帶上.這條窄帶就叫主星序.
赫羅圖指明了恆星的光度與溫度的關系.圖中左下有一些非常熱的恆星, 但是光度卻很低, 唯一的原因是它們的體積很小, 卻能輻射大量的能量, 觀測表明這是一些白矮星.同樣圖中左上有一組黃色, 紅色的冷星, 它們是一些體積巨大的, 溫度很低的紅巨星.
-顆恆星一旦開始利用核能, 它的光度和溫度就不再有太大的變化. 它會在赫羅圖上的一個地點呆上億萬年.大質量恆星位於主星序帶的左上段, 它們最熱也最亮.小質量的恆星位於主星序帶右下段, 較冷, 光度也小.
死亡和轉化:
多數恆星在生命晚期會拋掉-部分質量.觀測證實許多紅巨星正在不斷地損失質量.它們被薄的殼層包圍著, 這些殼層由氣體和塵埃組成, 顯然是從紅巨星本身拋射出來的.紅巨星的外殼大部分可能以這種方式拋掉, 剩下的熾熱而致密的核心就變成白矮星.這種膨脹的氣體殼稱為行星狀星雲.
質量在3. 5太陽質量以下的恆星, 在離開主星序帶後便無劇烈變動的失去足夠的質量平和的結束生命而變成-顆白矮星.
質量中等的恆星將會以超新星爆發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即核心發生爆炸.爆炸產生大量中微子, 瞬間傾瀉而出, 帶走了大量能量, 於是核心壓強下降, 發生收縮獲得更多熱能, 產生更多中微子, 這樣, 在幾秒內, 核心開始塌縮, 最終塌縮成致密的中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