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耗盡──過份成功的危機

耗盡──過份成功的危機


任何充滿活力、專注目標、滿有抱負的完美主義者,本身就是潛伏的致命病原。

你在基督教圈子的事奉是不是愈來愈忙碌,卻又愈來愈少果效,也愈來愈不享受呢?

你是不是不再充滿活力,反而經常疲憊、乏力,經常被身體的小毛病不斷困擾呢?

你是不是愈來愈煩躁、對人失望,而又難與人相處,就是與基督徒好友在一起也感到疏離呢?

不知何時,你失去了在主裏的喜樂,心中只充滿憂鬱和莫名的不安呢?

只要部份上述的問題形容到現在的你或某位你認識的人,耗盡已近在眉睫或悄悄地在蔓延。

還記得富德嗎?當然啦,大家都記得大好人老富德!但是,最近他跑了去哪裏呢?過去十二年他和一家都風雨不改地參加教會,又連任幾屆堂會委員會,還有一年當上主席呢!他教過主日學成人班,做過青年人的導師,參加教會的使命課程,更在詩班上唱主音。他的太太也是教會的中堅份子,看來一切都很美好。可是,當富德上一屆委員任滿後,他全家人就突然消失了,就是牧師或教友給他電話也不回電,家訪也被拒絕;反而他們週末跑去郊外露營,到湖上泛舟,或只不過懶洋洋地賴在家中讀報紙。

富德的情況正是心靈耗盡的典型例子,但這並非偶然的事件,類似信徒的數字正在不斷增加。這現象又並非局限在平信徒之中,愈來愈多牧師、宣教士,或其他全職的基督教工作人員選擇放棄工場,成為耗盡的犧牲品。非常不幸,有一些燃燒的荊棘已化成灰燼了。

耗盡的成因
「耗盡」這病患究竟是甚麼?這個名詞與「身份危機」、「代溝」和「男性更年期」等都來自同一群奇怪的學者,也不知不覺地成為日常生活的用語。最近一本書,題為《耗盡──高成就的高代價》(Doubleday, 1980), 執筆者為心理分析家Herbert J. Freudenberger。他討論到在管理階層、機構、専業和家庭中出現的耗盡現象。很多行業和専業群體也開始資助講座去面對耗盡的問題。基督徒現在是時候去正視這現象和在聖經中尋找預防和醫治的良方。

耗盡的表現是大家都熟悉的,好像電燈泡突然「辟卜」一聲就燒掉,留下一片漆黑; 又如一部巨無霸機器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噴出一大陣火花,跟著就死火了;又像摩打冒出黑煙,慢慢剎停下來。機械的耗盡是由於磨擦、超過負荷或過熱等造成的損耗、停機等。這名詞在航天工程中是指因為用盡燃油或油管閉塞而需要停止引擎、終止火箭操作。此外,耗盡使人想到大廈被大火蹂躪後餘下來的一堆焦炭。

這個名詞帶有生動的喻意,恰好形容有一類以「幫助別人」為職業的人,他們都懷抱著高尚卻近乎不切實際的抱負,他們的堅持和努力只換取極少的回報。在這樣的耗盡背後存在著一種基本矛盾──期望與真實的對立。Freudenberger給耗盡的定義是:「全情投入一些目標、生活的模式或人際關係,卻未能達到預期的成果,因而陷入的疲乏、沮喪的狀況。」換句話說,「每當期望遠遠與現實不符,而當事人仍努力嘗試達到期望時,問題就出現了;在內心深處,衝突正漸漸積聚,直至令這個人精疲力歇,完全失去活力、精神和幹勁。

雖然耗盡和其他心靈的毛病的徵狀和影響很相近,但分辨甚麼是耗盡是重要的。例如,耗盡不等同rust-out;那些從來不參與、不行動、不打緊的人永遠不會耗盡。耗盡只會發生在那些充滿活力、專注目標、滿有抱負的完美主義者。更且,耗盡也不等於cop-out,那些別有用心的全情投入者多是被世俗困擾,好像底馬所以離開保羅,是因為他對世界的貪戀,這類人會cop-out,但不會有耗盡的跡象。

很諷刺,基督徒最容易耗盡!原因有好幾個:第一,必須有火才可以耗盡,基督徒──尤其那些很認真的(往往是非常熱切地委身給主和教會的),他們回應呼召,專注大使命這偉大的目標,孕育強烈的渴望,為著基督的緣故與世界分別出來,參與為神去改變世界的行動;可是當他們看不見成果時會如何呢?這恰恰是耗盡的最佳條件。Freudenberger發現到,任何帶著異象投身社會的人,自不然也具備著耗盡的傾向,面對令人震驚的現實。基督教的服侍「異象」若不能與神的心意和人為的環境相配套,後果不單只是震憾性,更是摧毀性的。

基督徒之容易耗盡,是由於我們追求理想、完美,懷抱著極高的期望。再者,在美國正統宗教文化之下對工作的要求,令很多基督徒無從輕鬆下來,若稍為縱情一番,就會感到罪疚。另方面,耗盡往往出現在幫助人的專業人仕中間,而基督徒似乎理所當然地要幫助別人,就算只不過時用禱告去支持別人(林後1.11)。就算不以幫助別人為專業的基督徒,也會因滿腔幫助別人的熱誠而面對同樣的壓力。

我們在信仰絕不妥協,但不等於我們一成不變!若不重估或調整不切實際的目標,耗盡似乎會是遲早的結果。聖經又教導我們凡事都要盡力去做,但若果我們的方向不正確、被誤導,或指向不可行的目標,結果只會是期望落空、心力損耗,而我們愈努力,造成的耗盡也愈嚴重。

今天的社會已經失去了很多傳統的價值,時代的急促改變和壓力,使耗盡的問題更嚴重。其實這並不奇怪,聖經早已警告我們,在末日人心會變得軟弱,保羅的教導就一而再地鼓勵信徒面對心靈的耗盡:『我們行善,不要覺得厭煩;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加書6.9;參帖後3.13)Kenneth Wuest更廣泛的翻譯:『不要因疲乏為藉口而放棄我們一直堅持去做善事的努力,』因為『只要我們不因為消耗疲累而放棄,總有一天會有成果的。』

耗盡的先知
沒有人像以利亞那樣把耗盡演繹得淋漓盡致,正如雅各所言,他也與我們有著同一樣的人性。事實上,一般的耗盡徵象可以通稱為「以利亞症候」。

往往在高峰過後,耗盡緊接而來,以利亞就有這樣的經驗。他在迦密山上與巴力先知們角力,雖然取得勝利,看見上帝從天降火將祭牲、柴木和石頭燒盡的神蹟,甚至水溝中的水也全都蒸發了,但不消一會兒,這位先知馬上耗盡、完全崩潰。(其實,經過漫長的努力,卻毫無可見的改變,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從列王記上19章這段記載,可見以利亞患有耗盡的明顯徵狀。首先,一整天逃入曠野的旅程足以表示他試圖逃避、遠離;當然,我們不能怪責先知要避開耶洗別的毒手,這王后竟然起誓要在二十四小時內置以利亞於死地!但要注意,先知將他的僕人留在別是巴(v.3);明顯地,他不單是想避開這惡毒的王后,他要離開所有人。躱避別人是耗盡明顯不過的表現。

當先知坐在羅騰樹下求死時,他正表現出深層耗盡的徵狀:抑鬱和絕望。以利亞直截了當地說:『現在已經夠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吧,因為我並不比我的列祖好。』(即是說:『我死了會更好!』)(v. 4)這裏我們可以觀察到,長期的張力往往帶來沮喪失望,以利亞印證了Freudenberger的描述:『失望會緊接著考驗或者「達成任務」。很多時候,當得到重大的勝利,傑出的成功者(以利亞當之無愧)會進入一段嚴重的憂鬱狀態,有點像婦女在生下孩子後出現的產後抑鬱,兩者極之相似:憂愁、疏離、怠倦,和最嚴重的空虛。』Freudenberger又談論到耗盡帶來各種疑問,如否定『一切行為、友誼,甚至生命本身的價值。』

這位仁兄剛剛表現出銳不可當的魄力,抵擋著將亞哈王的戰車(Freudenberger指這是耗盡者無所不能的表現),轉過頭來卻完全虛脫──不單是體力上,而且是意志上、情緒上、心靈上。他大字形倒在羅騰樹下沈沈入睡,只醒過來吃喝一會兒,又再倒頭大睡。

從以利亞與耶和華神的對話,我們可以繼續發現其他耗盡的典型徵狀。他重題如何大發熱心地服事神,因著眾人──也許包括神在內──對他的冷淡而梗梗於懷,在在流露出他內心積壓著的苦害,更認為只有他一個人在服事神──他是不可或缺的:『只剩下我一個人!』幽默地,神轉頭告訴以利亞,在以色列中還有七千人從未向巴力屈膝呢!

不可或缺和缺乏讚賞,往往誘發其他耗盡的徵狀:感到被人虧待,甚至胡思亂想。以利亞又對神說:『他們還在尋索,要取去我的性命。』究竟「他們」所指是誰?以利亞並不是指「她」(耶洗別)。在第10節已有伏線:『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但從沒有跡象顯示以色列人會對以利亞不利,何況那三年半的旱災不已經終止了嗎?

普遍地,耗盡的人會感到受到虧待,甚至被逼害。他會愈來愈對四周的事物起疑心,以致將他自己的困惑投射到身邊的人和環境。

Graham Greene的小說A Burn-Out Case中的奇利就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奇利本來是一位五十五歲、國際知名的建築師,突然間遠離文明社會,跑到非洲一所麻瘋療養院。經過抽絲剝繭,我們大概明白他為何精神、情緒、心靈上出現問題,這與非洲稱為「燒到殘」的病症極度相似,就是麻瘋病人要不斷接受切肢手術,直至他身上再沒有可以被蛀食的地方,他方才得到痊癒。

雖然奇利爬到事業的高峰,更出現在《時代雜誌》的封面,他卻深感空虛、失望、憤世嫉俗。他的確在精神上耗盡了,正如他說:『我不願再多想……我不再明白、相信。若我還相信,我又要再想了。』

他的確在情緒上耗盡了,『我不再有任何感覺,我只不過是個麻瘋病人。』

他的確在人際關係上耗盡了,『我沒有多餘的同情心留給任何人,我不會為他們做任何事了。』

他更的而且確地在心靈上耗盡了,『我放棄了祈禱很久了;就是在我還相信的日子,我也很少祈禱,祈禱要我做些事。』

避免耗盡
首先,最重要的是分辨和拒絕那些假葯方,包括不同程度、不同模式的過度工作(這只會加深問題,造成惡性循環),或者是強逼性的運動,或者是強烈的物慾,又或者是無止境地追求新草場、新的人生高原──新的居所、新的工作、新的配偶──直至另一極端:嗜賭、縱慾、酗酒、吸毒等等。在耗盡的初期,信徒們多數會採取以下的一些方法:有時候內心消耗會誘使耳朵發癢──在慌亂中,人會尋找新的、令人興奮的宗教經驗,去抗衡內心澎漲的不滿。又或者,耗盡帶來冰封(freeze-out和引退(drop-out)──為了避免被燃燒,最容易就是把火也吹熄了!不過,這一切假葯方有嚴重的後遺:它們不單沒有減輕問題,反而令它們更惡化。

真正治療的方法是面對問題。正如Freudenberger和很多人所談及,耗盡的最有效療劑是自知;我們需要學習控制自己、面對自己的感受、聆聽自己的內心的藝術。否認我們有耗盡的可能只會令人更快變得遲鈍和麻木。

若果耗盡的主要成因是期望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預防與治療的方法就是訂定切實的目標,需要不時作出重估和調校,並接納個人的限制。我沒有能力改變這個世界上的暴力、不公平、和千萬未得救的人,但神可以使用我去接觸我的鄰舍、朋友、同事;透過同心合力、倚靠聖靈的能力,信徒們可以影響社世界。然而我們必須接受事實,邪惡詭詐的人會愈來愈變得更壞。面對這變本加厲的墮落,我們要具備Keat所說的「反面容量」,即是有足夠能力在不明朗、疑惑、看似挫敗和令人沮喪的結局之下仍有餘力,不被壓毀、不會耗盡。

如果另一個耗盡的原因是錯誤的動機,我們更要追求完全由基督的愛去推動的事奉。我們若單看別人的判斷和評價,我們難逃耗盡的厄運。如果我們服侍主只不過是博取別人的稱許,至終我們只會灰心失望,以至耗盡。

另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更新,以對抗耗盡──在身體、意志、精神、心靈各方面。藉著適當的飲食、休息、運動和娛樂,我們的身體得到更新;每個人都需要找到最配合他的運動!跑步、游泳、足球、網球、籃球等等。我們又透過閱讀好書或雜誌、與人交談分享、從事有益身心的興趣等在意志、情緒上得到更新。更重要,我們經常得到聖靈的充滿(弗5.18)和神的話語(西3.16),使心靈得到更新。我們必須知道,正如以利亞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比較與神溝通更能對抗耗盡的。

Freudenberger又說:『沒人能夠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不斷地生產。』無一例外,耗盡的信徒在過去的幾年間只有不停地付出,在心靈上卻得不到任何支援。當主差派祂的跟從者去傳揚祂的福音時,祂也吩咐他們離開人群、安靜下來、休息得力(可6.31)。教會若能容許同工有安息年假期,用六個月時間去進修和旅遊,往往得到更好的效果。教會的委員會成員若能在完成一屆任期後休息一年(或只出任顧問,間中出席會議),也會很不錯。主日學老師也應考慮每一兩年休息一季。

信徒個別也應拋開那些殘舊的框架(原來groovegrave來自同一的字源)。我敢說,你必須找一個下午給自己放假,玩玩遊戲、從事新的興趣、做未做過的運動、讀一本其他內容的新書等。

根據Freudenberger的建議,其中一樣最有效的預防耗盡的方法,就是培養習慣,去『注意──甚至營造──一些在我們身邊發生、毫不起眼卻又令人舒暢的事情。』信徒應學會去為這些瑣事讚美神,為到『深藏在事物背後的美善』心存感謝──有如Gerard Manley Hopkins所分享的。

詩篇的作者用很直接的詞句描繪耗盡的苦況:『若不是我還是相信,在活人之地,我可以看見耶和華的恩惠……我就早已經軟弱跌倒了(或者,可以想象我會落在怎麼樣的田地)!』(詩27.13)讚美會更新我們、趕走耗盡。

一如遠離、分隔、退縮是耗盡的盟友,團契、親密、彼此啟發就是耗盡的敵人。那些自詡為福音的獨行俠,自誇他無須揭開自己的內心世界,不容許別人去進佔他的個人空間,可說是遍地皆是。他經歷著的成功或挫折,不過都在一片真空中,怎能避得過耗盡呢?相反,若果一個信徒享受著親密的團契、與相他信徒彼此分享、經常互相挑戰啟迪,很難想象他會落在耗盡中。

火熱的信徒與耗盡的信徒兩者之間有甚麼分別?步伐!前者穩定地、不急逼地一步一步工作,後者卻是雜亂無章的,一時情緒高昂,一時又改變方向去追趕另一新興的玩意。聖經教導我們,聖靈賜下能力(徒1.8);能力的希臘文是dunamis,正是今天dynamite(炸葯)這字的字源。還有dynamo(發電機)也是由此演變而來的。今天的基督教會所需要的不是dynamite,而是dynamos。前者澎一聲便完全燒掉,但後者會不停地、穩定地供應能量,源源不絕。

可惜,就是最有動力的基督徒──尤其是最有動力的基督徒──最容易耗盡,如果他忽略了應付耗盡的絕招:平衡。當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而引致耗盡時(很多時我們發現向目標的進展極其緩慢),維持平衡是最恰當的預防和治療。

然而,這並非指減少付出。可能你需要重估你期望的結果,或者將精力轉移向其他目標。不論怎樣,你必定要平衡理想和現實、異象和真相;你需要分辨和發掘你的恩賜(若要達成一樣你根本沒有本領去完成的任務,只會徒勞無功),承認你的限制,並且懂得說「不」,不勉強自己去超越神賜給我們的能力。靠著基督,我們有力量去做任何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但甚麼才是「應該」呢?若弄錯了,只會自尋煩惱。

Charles Williams這樣詮釋腓立比書4.13:『藉著那在我裏面安裝了發電機的一位,我有足夠能量去做所有事情。』我們可能過份投入在事工裏,又或者過份委身給主基督,我們必須懂得分辨清楚。

當耗盡的訊號在你或其他人身上出現時,我們必須非常醒目。每當我們發覺到任何徵兆時,我們應該使用特效葯:自我認識、接納自己、重新估計、正確動機、轉移目標、每天更新、讚美感恩、親密關係、穩定步伐和保持平衡。

那在你心內散發光芒的火焰到底是正在燒毀你,抑還是供應給你光和熱呢?你心靈的燈台必須正在燃燒你的燈油,而不是燈芯。燃燒的燈芯只會冒煙,令人只留意到燈芯,也很快燒完。信徒理應心靈裏火熱,但聖靈的火絕不會燃燒蠟燭,正如荊棘的火沒有把荊棘燒盡一樣。

[ 本帖最後由 billy1017 於 2007-5-17 09:39 編輯 ]

TOP

今日熱門主題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