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生物戰劑-鼠疫(Plague) [打印本頁]

作者: 5354000    時間: 2005-9-24 09:36     標題: 生物戰劑-鼠疫(Plague)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所導致的烈性傳染病,是一種病情極為兇險的傳染病,傳染性極強,致死率為30%至100%,齧齒類動物身上的蚤類會帶原該病菌,並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特別是野鼠和家鼠身上的跳蚤,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氏陰性菌,耶爾森是一位在瑞士出生的法國細菌學家,他最早發現了鼠疫桿菌,在生物安全管制標準(BSL)上屬於第三級,在人類之間流行前,一般會先在鼠類之間流行,在臨床病例上以腺鼠疫(淋巴腺鼠疫)最常見,肺鼠疫的致死率相當高,其他還有像是敗血症型、皮膚型及眼型等較少見的病例,鼠疫的潛伏期大約是2至7天,甚至更早,各型的初期症狀像有發高燒、劇烈頭痛、嘔吐、臉部潮紅、眼紅、皮膚有出血點、意識模糊、四肢劇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等,鼠疫的發病過程很快,傳染性強,如果沒有適當治療的話,病人的死亡率極高,如果鼠疫是發生在自然疫源地內,由於人民的衛生環境惡化,齧齒類動物集中於人民的居住區域並大量死亡,導致跳蚤侵襲人類,這些都可造成鼠疫流行,病癒後可獲得較久的免疫力,接種預防也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以下是鼠疫桿菌所引起的三種疾病類型

腺鼠疫(bubonic plaque):在鼠疫患者中85~90%屬此型,潛伏期為1至12天,一般為3至4天,以急性淋巴結炎為主要特徵,以腹股溝淋巴結炎最常見,其次是腋下,頸及頜下,局部淋巴結會腫痛,發病後的第2~3天時症狀會迅速惡化,淋巴結迅速腫大,堅硬,劇烈疼痛,4~5日後淋巴結化膿潰破,若未經適當的治療,患者會因嚴重毒血症及心力衰竭而多於1周內死亡,或轉變為敗血型或肺鼠疫。
 


帶有鼠疫桿菌的跳蚤

肺鼠疫(pneumonic plaque):這是最嚴重的一型,病死率極高,潛伏期為數小時至3天,該型發病迅速,除了嚴重毒血症外,在發病的24至36小時內會出現胸部劇烈疼痛、咳嗽內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的痰,痰裡含有大量的鼠疫桿菌,呼吸急促,並出現呼吸困難,胸部X光會呈現支氣管炎病症,如未經適當治療,患者大多於2至3日內因心力衰竭及出血而死亡。
 

敗血型鼠疫(septicemia):又稱為猛暴型鼠疫,有原發及繼發型,這型鼠疫是由於鼠疫桿菌直接侵襲人體血液循環所致,發展迅速,常有突發性高燒,神志不清或昏迷,皮膚黏膜出血、嘔吐、心力衰竭、便血或血尿,無淋巴結腫,患者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致死率高達100%,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壞死,因死後屍體呈紫黑色,所以俗稱黑死病。

 

在人類歷史上曾有過三次的鼠疫大流行,第一次是發生在西元6世紀,幾乎遍及全球,起源於中東的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西元542年經埃及南部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這次的大流行持續了50至60年,流行期間每天有5千至1萬人死亡人,死亡總數將近1億人,這次大流行甚至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退,第二次發生於14世紀,波及整個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人們相繼感染這種疾病,患者死後全身皮膚呈黑紫色,情景相當恐怖,鼠疫從一個城市傳播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國家蔓延到另一個國家,死亡陰影籠罩著整個歐洲,這次的大流行使得歐洲有不少城鎮的人口滅絕,死亡人數高達2500萬,當時稱為黑死病,第三次發生於1894年,於1900年襲捲32個國家,自1940年後,較小範圍的流行仍在世界上不斷發生,在1994年9月,印度的蘇拉特市爆發鼠疫,總共造成50多人死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731部隊在中國培養鼠疫桿菌,並以空投或自然施放的方式散佈帶有病菌的老鼠及跳蚤來攻擊中國軍民,在冷戰時期蘇聯也曾在列寧格勒對鼠疫桿菌進行過基因改造,使它更致命(具抗藥性)也更耐命,並使用煙霧劑或其他手段施放,美國也曾計劃將鼠疫桿菌變為武器。




歡迎光臨 SPY NET (https://spynet.fun/)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