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眼汪汪-我的眼睛有什麼問題?
眼睛的問題,除了視力不良、眼睛不適等常見的主訴外,容易聽到的抱怨還包括了會同時造成兩種以上的問題─「眼油」流不停,也就是「溢淚」。
說到溢淚,在此有必要先向大家說明一下眼淚的生成與流程,基本上淚水的產生包括了兩種機轉:基礎性分泌和反射性分泌。基礎性分泌是為了提供潤滑和保護眼角膜之足夠濕潤度;而反射性分泌則是因角結膜受到刺激(如小砂子跑進眼睛),經由三叉神經及顏面神經之傳導產生之反射作用,促使淚腺加速分泌淚水所致。而淚水的生成主要是由於眼窩外上側的主淚腺體分泌。此外,在結膜囊底部及結膜基層則有一些副淚腺。淚水分泌後的眨眼動作,將淚水平均地分佈到眼角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潤滑和透光作用兼備的淚膜。然後多餘的淚水順著下眼瞼上緣流向內眼眥,匯集後經由上下兩個淚小點流入,經淚小管、總淚管、淚囊,然後經由鼻淚管流至鼻腔內。
在明瞭淚水的生成和排出之後,接下來我們就可繼續討論溢淚之常見病因了。如上所述,若淚水的生成和排出達成動態平衡,就不會有所謂的溢淚現象。反之,假若淚水的分泌超過排出系統所能負擔,多餘的淚水就會溢過下眼瞼而滴落在臉頰上。在臨床上我們將溢淚區分為以下三種較常見的病因:
(一)淚水過度分泌:眼睛因角結膜受到刺激而引發流淚。病人若有急性或慢性結膜炎、角膜炎、或是有倒睫毛、角膜異物等症狀,皆會導致反射性流淚。值得一提的是,乾眼症的病人也常會有突然溢淚的現象。這句話,乍看之下似乎有邏輯上的矛盾,又乾眼,又流淚?有沒有說錯?事實上,乾眼症的病人因基礎性淚水分泌不足,常導致眼角膜過度乾燥而破皮,即形成所謂表層點狀性角膜炎,然後引起疼痛、異物感而形成反射性流淚。這些病症的解決之道,即是針對各病因對症下藥,以藥物治療角結膜炎、拔除倒睫毛或是取出角膜異物….等等。
(二)阻塞性溢淚:去除了淚水分泌過多的可能性後,最常見的就是淚水排出系統的阻塞。在剛出生的嬰兒中,有一小部份的嬰兒會因鼻淚管下緣之郝斯納氏閥門(Hasners valve)未自然破裂而導致先天性鼻淚管阻塞。患有此疾的小嬰兒通常可先嘗試施予淚囊按摩,如果家長在正確、認真地替小嬰兒按摩二週之後,如仍未改善,則最好在一歲之前請眼科醫師施行淚管探穿術及淚管沖洗。
而後天性之鼻淚管阻塞則是因年紀增長或受傷、淚囊炎、鼻竇疾病等因素,導致鼻淚管逐漸黏連淤塞而最終完全堵塞。處理方式是在鼻淚管尚未完全阻塞前即置入矽質之淚管通條(CIS tube)一方面有避免鼻淚管繼續淤塞之功用,另一方面也可逐漸撐大鼻淚管內徑。倘若病人的鼻淚管已完全阻塞不通,此時就只有施行淚囊鼻腔吻合術(Dacryocystorhinostomy)一途了。淚囊鼻腔吻合術其原理是直接打穿鼻骨,再置入矽質淚管通條,此通條需置於體內六個月至一年的時間後再取出,以確保手術之成功。
(三)下眼瞼鬆弛外翻:下眼瞼若是鬆弛外翻,則眼球表面無法與下眼瞼緊密貼合,導致淚水無法順著眼球與下眼瞼上緣流至淚小點之入口,因而使淚液排出系統失效。在此種情況下就必須矯正下眼瞼之鬆弛與外翻,方為治本之道。